新昌小红帽花生种植需结合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,从选地整地、选种处理、播种管理到田间养护进行系统操作,以下为具体种植方法:
一、选地与整地
地块选择
优先选择气候温和、土壤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地块,如缓坡地或沙壤土田地。避免选择低洼易涝区域,以防积水导致烂根。
轮作与土壤处理
实施轮作制度,避免连作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和病虫害积累。翻耕深度需达30厘米以上,以熟化土壤、改善透气性,并混入腐熟农家肥(2000-3000公斤/亩)和复合肥(30-40公斤/亩)作为基肥。
二、选种与种子处理
品种选择
选用高产、抗病、适应性广的小红帽花生品种,优先选择果大仁满、无病虫害的荚果,确保每荚含2粒以上饱满种子。
晒种与消毒
播种前3天在晴天晾晒种子,每日翻动2-3次,避免直接接触水泥地或石板以防高温灼伤。剥壳前用25%多菌灵拌种消毒,或浸种处理以降低青枯病、根腐病等病害风险。
三、播种与田间管理
播种时机与密度
当5厘米土层温度稳定在12℃以上时播种,行距控制在40-50厘米,株距15-20厘米,每穴播3-4粒种子,覆土厚度3-4厘米。
除草与追肥
播种后覆盖地膜抑制杂草,或出苗后人工除草2-3次。根据苗情追肥,弱苗重施氮肥,壮苗补充磷钾肥,结荚期喷施叶面肥(如磷酸二氢钾)促进籽粒饱满。
水分管理
播种期需保持土壤湿润,生长期遇干旱及时灌溉,雨季则需疏通排水沟以防内涝。
四、病虫害防治
病害防控
重点防治叶斑病、锈病等,通过合理密植、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,发病初期喷施多菌灵或代森锰锌。
虫害防治
针对蛴螬、蚜虫等虫害,采用生物防治(如释放天敌)或低毒农药(如吡虫啉)进行防治,避免使用高毒农药残留。
五、收获与贮存
适时收获
当植株下部叶片变黄、大部分荚果果壳硬化时,选择晴天收获。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收导致荚果不饱满或落果。
贮存管理
收获后晾晒至荚果含水量降至10%以下,剔除破损或霉变籽粒,存放在干燥通风处以防受潮发霉。